溶解是一個物理化學過程,當溶質溶解在溶劑中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性質已不同于原來的溶質和溶劑。溶液的某些性質與溶質的本性有關,如顏色、導電性等。但是溶液的另一類性質,如蒸氣壓下降、沸點升高、凝固點降低及滲透壓,只與溶液中溶質粒子的濃度有關,而與溶質的本性無關。由于這類性質的變化,只適用于稀溶液,稱為稀溶液的依數性,如化冰鹽的水溶液的凝固點隨著鹽的濃度增加而降低,一直降低到冰鹽合晶點,稀溶液的凝固點、沸點具有依數性,它與每1000g溶劑中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值有關,每上升1mol/1000水,凝固點下降大約1.86℃。如若1000水中溶有58.5gNaCl,也就是大約1mol,此鹽水的凝固點便大約是-3.72℃,這樣可由鹽水的濃度大致推出其凝固點。
融雪劑(鹽主要成分)溶于水后冰點在-10℃,氯化鈣在-20℃左右,醋酸類可達-30℃左右。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鹽之后就難以再形成冰塊。此外,融雪劑溶于水后,水中離子濃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氣壓下降,但冰的固態蒸氣壓不變。為達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氣壓等的狀態,冰便融化了。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釋了鹽水不易結冰的道理。簡單地說,就是融雪劑降低了雪的熔點,使其更容易融化。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即結冰后密度變小(一般物質固態下的密度大于液態下的密度),因此,壓強越大,冰的熔點越低。常常見到,車輪碾過的地方雪往往易于融化就是這個道理。積雪的路面上灑上融雪劑后,再經車輛的碾壓就更易使雪融化。
金屬材料與電解質溶液接觸,通過電極反應產生的腐蝕。電化學腐蝕反應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金屬失去電子而被氧化,其反應過程稱為負極反應過程,反應產物是進入介質中的金屬離子或覆蓋在金屬表面上的金屬氧化物(或金屬難溶鹽);介質中的物質從金屬表面獲得電子而被還原,其反應過程稱為正極反應過程。在正極反應過程中,獲得電子而被還原的物質習慣上稱為去極化劑。
您好,歡迎蒞臨創業融雪劑,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